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专题论述

“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十年颂主旨报告

今年是2018年,上溯十年就是2008年,2008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是比较特殊的一年。这年在中国有三件大事震惊中外。第一件是举办奥运会,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意义非凡。至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员村的围墙上还隽刻着 “2018World dream”,还有水立方、鸟巢、奥林匹克公园等标志性建筑在证明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第二件大事是汶川地震死亡近七万人。第三件大事是三鹿奶粉事件。后两件都对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严重而巨大的损失。所不同的是地震是天灾,而三鹿奶粉事件则是人祸。《尚书》讲,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天灾牵动社会爱心,八方援助。人祸则是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以此为鉴,做人知兴替,知未来,知得失,对所有的奶业从业人员来说,痛定思痛,事过十年重新反思反省三鹿奶粉事件这一惨痛深刻的历史教训,实属必要。无论对现在,对未来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为铭记历史,汲取教训,警钟长鸣,可以把今天的会议称为三鹿奶粉事件十年祭。  

三鹿奶粉事件是建国以来发生最严重最恶劣的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是一次系统性、全国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事件波及全国,但始作俑者是三鹿集团。客观地说,三鹿集团也曾今有过自己的辉煌。三鹿集团创办于1956年,从生到死,从创建到破产有62年的历史。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过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三鹿在奶业行业取得多项骄人业绩。自1983年到1996年在全行业实现了五个率先:率先研制婴幼儿配方奶粉(母乳化奶粉);率先创造奶牛下、乡牛奶进城模式;率先实施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率先在中央一套播放广告;率先在行业内引用c1系统。

2005年8月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经中国品牌资产评审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为149.07亿元。2006年《福布斯》将其评选为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同时通过了ISO9001等各种国内国际认证,2008年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当时的三鹿产品有9大系列245个品种,婴幼儿奶粉全国销量首屈一指。通过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辐射十几个省,130个县,饲养奶牛80多万头,日产鲜奶6800吨,销售额达到105亿元。当时的增长速度是每年平均增长30%以上,宏大的目标是“瞄准国际领先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通俗地说,就是做强三鹿,走出国门,接轨国际。但谁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巨型乳业集团,因为一个三聚氰胺,一夜之间轰然崩塌,150亿品牌价值,灰飞烟灭,最终以破产结局,被三元集团以6.1亿元收购。  

三聚氰胺是什么东西?三聚氰胺(C3H6N6)也叫密胺,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化工原料,也可灭鼠,特点是氮原子很多。在当时食品检测中,采用的是“凯氏定氮法”推算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可以增加生鲜乳当中的虚假蛋白含量。因为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性化工产品,婴幼儿大量摄入会引起泌尿系统疾患,严重的会患泌尿系统结石,甚至死亡。实际上,对三鹿奶粉存在的问题,在2007年底已有反映,但三鹿集团百般遮掩,拒不承认,封锁消息。2008年8月2日,三鹿集团合作伙伴新西兰恒天然发现后要求整改并报告。但三鹿仍然无动于衷,最终此事由恒天然报告新西兰政府,由新西兰政府直接通知了中国政府。于是9月13日,针对三鹿奶粉事件,国务院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响应,并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紧急查处三鹿奶粉事件。  

为什么国务院启动Ⅰ级响应,因为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虽然事出河北,但全国十几个省,甚至香港也发现5名患者。不仅三鹿有问题,全国22个大型乳企也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当时,我是作为农业部的应急总指挥,去参与处理这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事件给我的基本印象是:哀鸿遍野、一地鸡毛、惨不忍睹。三鹿事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消费者,全国婴幼儿死亡4人,2万人住院治疗,二十几万人入院筛查,三鹿奶粉下架,其他发现问题的产品也陆续下架。3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严禁中国乳制品入境。其次是三鹿停产,老总被捕,其他企业减产或限产,接受严格检查。第三,养殖场、养牛户售奶无门,倒奶杀牛,欲哭无泪。第四,自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起,连续免掉了书记,市长,副市长,以及秘书长、局长等一干众人。之后,又陆续处理了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产生这样严重的后果,关键是这种丧尽天良的参杂使假的违法行为,触犯了法律、破坏了市场秩序,突破了做企业甚至做人的道德底线,同时也败坏了行业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声誉。因而引发了众怒,人神共愤。中国奶业确实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当时社会上谈奶色变,杯弓蛇影。虽然现在已过十年,时过境迁,但我们仍然不能低估此事造成的影响。前两年调查,仍有大批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心存疑虑,所谓“毒奶粉”至今余波未平,阴魂未散。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极其深刻惨痛的教训。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件?看上去这是一次突发的偶然事件,实际上,偶然当中存在着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逻辑关系。简单回顾一下中国奶业的发展历史,就会很清楚地发现这种必然联系。从发生三鹿事件10年,也就是1997年至2007年是中国奶业增长最快的十年,奶牛存栏迅速增加,生鲜乳产量大幅增长。1998年全国原料奶只有745.4万吨,2001年突破1000万吨,2004年突破2000万吨,2006年突破了3000万吨,2007年已经达到3633万吨, 是十年前的五倍。这十年在奶业中至关重要,中国可以称为奶业大国,就是这十年突飞猛进的结果。但是在这种全行业快速扩张的过程里,不可避免的带有盲目性,无底线、无秩序的竞争以及自我膨胀、渐渐崩溃、泥沙俱下。有人批评田文华持胜而骄,利令智昏,自我膨胀,因而管理失控,其实膨胀哪里仅仅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又岂止是今天,历史上就反复出现过这种状况。  

建国前夕,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横扫天下,锐不可挡。毛主席就“警告”不要重犯李自成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这就叫规律,这就叫必然。个人如此,企业如此,行业也是如此。要么为什么说,看着起高楼,看着宴宾客,看着楼塌了。实际上,轰轰烈烈之中暗存着隐患,高歌猛进之中,酝酿着危机。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奶业快速扩张十年所存隐患和危机的总爆发。物极必反,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这一天迟早要来。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奶业行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始终心存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人心,敬畏法律,敬畏声誉,来不得半点苟且、敷衍。有人说从事这个行业如履薄冰。没错,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这都应该是常态。  

三鹿事件是一件坏事,极具破坏力对中国奶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老子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好事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坏事可以使人汲取教训而产生福。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三鹿事件是中国奶业一个发展阶段的终结,同时又何尝不是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始呢?十年前,也就是在三鹿事件突发之初我就说过,虽然中国奶业惨遭重创,濒临绝境,但只要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魄力,对全行业进行彻底的整顿、改造和提升,只要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中国奶业一定能够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一个古老的佛故事。说凤凰是人间幸福的使者,每隔五百年就会背负着人世间的情仇恩怨,投身烈火自焚,以美丽和生命的结束换取人间的幸福和祥和,在经历惨烈的痛苦和轮回中得以重生。重生之后,新的凤凰,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是倡导一种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精神。在我看来,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奶业同仁就体现了这种精神。十年里,我们奶业同仁没有回避矛盾,讳疾忌医,自暴自弃,而是失志不移,砥砺前进,不懈追求,经过痛苦的洗礼,终于基本实现了奶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而进入了一个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与十年前比较,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脱胎换骨的改造,是历史性的巨大进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知耻后勇,卧薪尝胆,这是一种精神 ,殊属不易,难能可贵。这里我向这种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实践这种精神的全体奶业同仁表示崇高的敬意。从近十年的情况看,无论是在农村诸产业中,包括畜牧养殖业,还是在食品行业的各品类当中,奶业行业都是受到特别关注的产业。国务院给奶业的定位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为了中国奶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不仅总书记几次做出重要指示和亲临奶业企业视察,中央1号文件几次提及,而且国务院以及各相关部委也多次发出意见、纲要、规划、通知。正是因为备受重视,备受关注,所以备受质疑。质疑什么?第一,为什么原料奶总产量和奶牛存栏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的确,2007年全国原料奶产量3545万吨,今年预计是3630万吨,奶牛存栏与高峰期的1440万头比较更有大幅度减少。这里我想说明的是衡量、判断一个产业,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三鹿事件之后的10年是中国奶业恢复建设、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10年。今天的奶业和10年前的奶业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现在的奶业,无论从奶牛品种、遗传育种、饲料营养、饲养技术、疾病防控、机械装备、设施条件、质量监控,包括人员素质都已经接近或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2007年我国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不到20%,现在已经达到56%,接近60%。机械化挤奶率从50%提高到90% ,TMR使用率从30%提高到了85%以上。今年全国奶牛单产可以达到7.3吨,比2007年提高了3吨,规模化养殖场的单产水平已经提高到8.5吨。乳蛋白率3.19%,乳脂率3.86%,细菌总数9.2 CFU /mL,体细胞数22.8万个/mL,这些指标都是世界水平。你现在去调研奶牛产业不能只看农户怎么养牛,看他们养不养,养得多还是养得少,主要应该看他们的规模化养殖场,那是主体,代表着行业的水平和趋势。从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看,奶牛养殖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而是保障人民健康、民族强壮的现代新兴产业。因此不要再去设想能养几头奶牛增加万八千的收入。现在奶牛养殖门槛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难度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因此散户退出是必然的结果。三鹿事件之后,散户退出比例逐年增加,从2009年的每年3%上升到2013年的10%,10年间淘汰了近百万户。对此不必惋惜,这是产业发展的规律,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也是转型升级必须付出的代价。我国的这种情况与美国有些相似。近10年来,美国奶牛场数量不断减少,平均每个牛场的存栏量从160头增加到214头,500头以上成母牛存栏牛场占比6.7%,但存栏占总量的59%,产量占63%。十年间,成母牛存栏从931.4万头增加到939.2万头,只增加了8万头,不到1%,但产量却从9125万吨增加到了9773万吨,增加了13.4%(648万吨),单产达到10.41吨,增长了12.5%。这样的发展才是有质量的发展,才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散户退出的同时,大型养殖企业也在淘汰低产、弱质奶牛,结构优化,单产提高,效益提升。完全具备大幅度提高产业的产能。如果不是这两年进口奶制品在迅速扩大,导致国内生鲜乳价格低迷,大型养殖企业控制产能,全国原料奶的产量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水平。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现在多数大型养殖企业都是蓄势待发,一旦行情好转,产能即将大幅度增加,全国总量自然会明显提升。专家们研究预计,2020年奶类产量可以达到3870万吨,2027年可以达到4380万吨。这是养殖企业可以预期的光明未来。  

第二,对奶业质量存疑,三鹿事件之后,社会反响激烈,有人说中国奶粉是“毒奶粉”。当时有个段子,说从香港向大陆带奶粉叫走私,从大陆向香港带奶粉叫贩毒。虽然事过十年,但社会上仍有人对中国奶制品心存顾忌。我不能批评人家杞人忧天。我只想说,实践证明:中国奶业被三聚氰胺等质量安全困扰的阶段已经结束了。目前是中国奶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最好的历史时期。去年,我国生鲜乳检测合格率99.8%,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抽检合格率99.2%,在食品行业中位居首位。再说三聚氰胺,从2009年到现在,农业部对生鲜奶进行了持续监测,每年组织全国42家质检中心对全国奶站进行两次全覆盖监测,累计达到19万批次。连续九年的抽检合格率为100%。为什么能达到这个水平,首先是企业,包括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心存敬畏之心,严格自律。会议之前,了解了10家乳品加工企业的检测情况,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从原料奶入厂,辅材入厂、半成品、过程环境控制到成品出厂,都进行了全程检测和监控。检测严格,品项繁多,全程覆盖。君乐宝314项,蒙牛400多项,伊利700多项。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质量安全对这些企业来说,是天大地大的第一要务。其次是政府对奶业全过程建立和实施了史上最严格、严厉,甚至可以说是最严苛的检测制度。检测范围从饲料到养殖,从原料奶到成品全程严格监控监管。重视程度无以复加,可谓重中之重。食药局25%检测经费用于奶制品。最近实施的婴幼儿奶粉注册制度更是提高了门槛,实现了源头控制。可以说,从企业到政府,对奶业生产的全过程已经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现在的问题不是检测是否严格,是否到位,而是过于频繁,过于复杂。确实,矫枉必须过正,但还得注意过犹不及。频繁复杂的检测让企业不堪重负,不仅对企业经营者造成不必要的巨大心理压力,而且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像伊利、蒙牛这样的大企业每年的检测费用(不含设备)都在3亿元左右,其他企业的检测费用要高于他们的比例,规模小但检测项目程序类似。部分企业反映检测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从过去1%左右上升到近10%。我国乳企的检测成本是乳业发达国家的10倍。我想形成这种状况并不是以为企业服务的政府的初衷。因此,很有必要根据这几年发展变化的情况对目前的检测制度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改进。 

调整和改进主要原则,就从针对三鹿奶粉事件的突发状况形成的应急机制转为常态化、制度化的检测,突出重点,删繁就简。比如说对三聚氰胺的检测,现在是生鲜乳要批批检,乳制品要批批检,含乳成分的原辅料也是批批检。其实三聚氰胺不是乳制品的应有成分,过去只是为了提高生鲜乳蛋白虚假含量非法添加。现在我们的生鲜乳蛋白含量大幅提高,已经没有必要添加。再说连续多年也未发现再有类似情况,因此是否可以改为生鲜乳和辅料进行进厂检测,取消对成品批批检测。再比如对原料里已检测的项目,加工过程不发生变化,对成品就不再检验。还有对同一品种不同包装的产品可否一次检测,不再因为包装规格和形式的变化个个检测,批批检测。对有些项目完全可以由批批检测改为风险监控,按月或按季度抽检检测。当然,虽然这样的调整和改进,政府部门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对党和政府来说,实事求是是更高的原则。  

第三,中国乳制品安全可靠,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疯抢国外奶粉,这种情况不仅存在,而且持续多年。我们的很多同志觉得很丢脸甚至很自责。实际上对这种现象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因为消费者仍然心存疑虑,这当然是三鹿事件持续存在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国产奶粉正在用十年的实践向消费者证明国产奶粉是安全的,可靠的,有保障的,而且更适合中国宝宝。君乐宝登陆香港、澳门销售,飞鹤奶粉200%的增长就是证明。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消费者正在恢复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和认同。第二个原因是一部分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国内有一批高收入群体,言必称欧美,用必是名牌。他们的消费倾向和追求,和广大消费者完全不同,饮洋酒、开跑车那是他们的时尚。但从奶业行业发展的角度讲,这部分人的消费行为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是小众。第三个原因,我以为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价格差距。所谓价差是两个价差,一是国产奶粉和国外奶粉的价差;二是同一品牌奶粉在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差距。据英敏特咨询公司全球新产品数据报告:一罐800—900克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全球市场价格大约集中在50—150元之间,但在大陆市场基本都在250元以上。一边是不到一百块,一边是两、三百起价。同样品牌的奶粉国内外差距悬殊。比如达能旗下的爱他美白金版一段,在英国每标准罐13英镑,大约17美元,在大陆市场365元,约55美元。在国内买一罐奶粉的钱去伦敦可以买两三罐。为什么在新西兰、 澳大利亚有那么多中国人抢购奶粉,甚至抢空超市,那是利用价差,谋取利益。价差存在,疯抢就会存在。对这种现象不能简单批评谴责,而要研究怎么弥合或缩小差距。中国的奶业能不能保障中国的消费?根据目前状况结论是不能完全保障基本状况,应该是以自己生产为主,进口调剂为辅。这与我们能力强弱爱国与否没有关系。这是由我们国家土地条件和资源禀赋决定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不用比了,就比美国,美国奶牛比我们少,只有939.2万头,但是苜蓿种植面积102.6万公顷,生产干草达到5897.4万吨,是我们的15倍。发达国家奶牛养殖场基本都配备土地,大体上一头牛配五亩地。我们国家只有不到20%的牛场配备有土地,这种先天不足制约了中国奶业的发展。三鹿事件之后,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善,乳制品进口迅速增长。2008年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奶)不到200万吨。到2017年已经达到1200万吨,今年预计会达到1617万吨。专家预测2020年会增加到1700万吨以上。为什么外国乳制品可以长驱直入?除国内需求之外,关键因素是价格。我们生鲜乳的生产成本2008年是2.6元,2017年增到3.5元,而欧盟的成本只有2.4-2.7元,新西兰更低,一直维持在1.7-2元之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自贸区的建立,进口乳制品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为什么身处劣势还要发展民族奶业?因为从发展的角度没有谁能满足中国急剧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国牛奶消费很低,今年可能达到36公斤,这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日本是61公斤,欧盟是210-250公斤,美国是293公斤。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收入的提高,二胎放开,奶业消费必定有一个刚性增长。今年预计奶类总消费量是5242万吨,2020年将达到5597万吨。专家说到2027年,就是再过十年将达到6361万吨。即使达到这个水平,全国人均消费量也只有四十多公斤。谁能满足这个需求?2017年全球生鲜乳总产量82595.8万吨,比2008年几近增长了20%,但贸易量只有7160万吨,由于生鲜乳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生产出的绝大部分在本地区销售,可供国际贸易的大体上在8%左右,没有超过10%。可供出口的也就是新、澳、欧盟和美国。现在我们的进口数量已经占到奶制品国际贸易总量的19.6%,到2020年可能达到23.7%。可以设想,如果我们的进口量占到世界贸易量的1/4,而国内需求又有四分之一靠进口,那是一种什么状况。这已经是一种紧平衡。如果我国奶业没有新的更大发展,那情况将更加恶化。因此,国务院多次强调我国的奶源自给率要保持在70%以上。这已经是底线。即使是个底线,也在面临挑战。据奶牛体系对全国前35家乳品加工企业调查,进口的乳制品原料已经占到45%,形势相当严峻。  

总而言之,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奶业基本实现了由外延式总量扩张向内涵式质量提升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了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在继往开来的2018年,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我们的努力和进步,也要看到不足、差距和困难。所谓不足和差距关键是与奶业发达国家的差距。现在我们的单产是7吨,美国是10.1吨,荷兰是8.3吨。我听说,我们机械化挤奶率已经90%,而欧洲20%至40%的新建牧场已经开始使用智能化的挤奶机器人。要充分注意到我们在技术创新研发、标准化技术的普及推广上都还有不少差距。除了行业生产能力的差距外,还有一个差距就是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企业。这几年我们在国际上获了不少奖,也有企业进入了乳业的世界排名榜,但这算不算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企业呢?我请教了卢敏放,他说还不算。达到这个水平至少有三个标准,一是你在奶制品国际市场上有没有价格和标准的话语权;二是你的产品有多少进入了国际市场?至少是50%;三是你的研发投入有多少。世界上发达国家品牌企业能投入研发的费用超过25亿欧元;四是你的产品结构,初级加工产品占多少?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占多大比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几年前,我们就提出建一流奶业,创世界品牌。现在到实现这个目标依然是征途漫漫。但是仍然应有这种信心,仍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续努力。 

提高奶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靠企业努力,也要靠政府的支持。实事求是地说,这十年政府对奶业是相当关心和支持的。但是在目前奶价低迷,企业困难的时候,政府应该更关心更支持奶业。习总书记讲,要出实招,办实事。提出目标、原则,发展方略是对的,怎么实现,就要从一点一滴实事入手。目前,我们年进口139.8万吨苜蓿,其中130.7万吨是从美国进口的,占93.5%。加征关税后,我国每头奶牛的日粮成本要提高3%,如果加上大豆进口关税成本提高会超过6%。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政府是不是应该内外兼顾,有一个统筹的考虑,采取一些措施,缓解一下奶农的困难。 

最后我想说,在奶业振兴的过程中,协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年奶协为了行业发展做了不少事情,但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至少有一件事,应该做的更多、更好、更有效,就是维护会员企业的权益。这几年企业遇到困难,特别公关危机,协会出面帮助解决了一些,但大多是靠个人。能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单靠企业不够,单靠领导也不够。要靠组织,要靠科学,要靠法律。因此奶协可考虑,请些科学家(专家)和律师形成团体,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在企业焦头烂额、求助无门的时候,出手相助,化险为夷。这样才是无愧服务企业宗旨的行业协会。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服务内容 | 广告规格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联系电话:13910411339    邮箱:1708193630@qq.com
www.food-sources.com    食品资源 Food Sources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5-2024
技术支持:上海纯点网络 沪ICP备170543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