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 > 专题论述
中国农牧行业发展的一些战略性思考一 当前国内农牧企业面临的一些战略性困惑国内农牧企业面临的一些战略性困惑主要包括产能定位、产业链选择、经营模式、产业布局等。 1 产能是不是过剩了?农牧业什么时候能摆脱周期性怪圈? 2 做产业链为什么失败的这么多?要不要做产业链,做产业链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如果做,该怎么做? 3 经营模式到底该如何选择?是走美国大规模、标准化之路,还是继续走“公司+农户”的路线? 4 未来的产业布局会发生哪些变化?产业集中度会不会加速提升?如何提升? 二 农牧行业行情差的原因是什么? 据分析,农牧行业行情差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行情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2 疫情疫病的影响 有时动物疫情来得很迅速,突发频发,危害严重。 3 市场的变化 诸如政策性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等的影响。 4 成本提升 如人工和原料成本大幅提高。 三 应理性看待中国肉鸡产业的“过剩”的问题 实际上,目前中国肉鸡产能过剩只是“阶段性过剩”,这主要是由肉鸡行业的效率低引起的过剩,落后产能引起的过剩。 四 2013农牧行业行情差的性质 农牧行业行情差的性质是属于非典型性周期供求关系失衡。 1 非典型性周期供求关系失衡特征 行情变化规律性差、价格波动幅度大、价格波动的波长短不同等。未来,非典型性周期失衡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如何才能走出非典型周期失衡的怪圈?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2 非典型性周期供求关系失衡的形成机理以下一些因素对形成非典型性周期失衡具有重要影响(1)、天气、投机、供求等原料性的不确定性。(2)、原材料、人工、能源等加工性的成本上升。(3)、疫情、行情等市场性的不确定性。 五 值得思考的问题 未来农牧业的发展之路肯定是朝着安全、效率方向迈进,因此农牧行业应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之路,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 中国农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农牧行业发展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 相当长时期内的多种模式并存发展。 2 规模化的发展将会进入新一轮的加速期。 3 产业内部结构会发生调整、变化。 4 产业集中度提速形式上发生很大变化。 七 多种模式并存的主要原因 1 中国正处在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化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但这个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期。 2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 3 城市化对农牧行业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城市经济圈、市场消费变化等因素导致人口聚集,农牧行业进行产业组织、区域布局、经营模式、生产方式、产能规模、技术创新等变革。 八 人口结构变化对农牧行业发展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农牧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诸如用工短缺、人工成本上涨、就业选择、农民工进城、老龄化趋势等,这些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生产企业和消费产生影响,促使生产企业使用自动化设备、产业转移、经营模式变革。消费的变化促使膳食结构改善、养老需求增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等。 九 影响我国农牧产业区域布局的主要因素 粮食产区、市场、人力成本等促使农牧业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大城市圈附近规模化程度高,小市场附近应适度规模,这种适度规模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生产组织模式多元并存: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市场、公司封闭一体化。 十 农牧行业产业链的困惑 为什么做产业链失败的比较多?到底要不要做产业链?如果做,怎么做、做什么? 1 不同产业链整合模式的优劣比较 开放式整合的优势是成本低、风险易转移、扩张快。劣势是质量标准难统一、隐患多、不稳定。而封闭式整合的优势是质量安全可控、效率高、标准化程度高。劣势是对资本的要求高、扩张慢、环境要求高。 2 产业链延展的成功检验 主要看协同效应是否产生?交易成本是否减少?否则就选择专业化分工,以达到合作共赢。 3 产业链整合出现的问题 主要有企业的定位不准确、分工协作的专业一体化模式和理念需要加强、小而全大而全的低水平一体化受到的挑战巨大、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分工协作一体化体系包含有企业的理念问题、环保问题、品种问题、员工素质问题、技术问题、市场环境问题,要能做到大家一起赚钱,从单纯的交易关系变为合作关系,大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4 产业链整合中的企业定位 产品是核心能力,产品+服务、产品+品牌、品牌+产品等模式要布局好。企业定位要考虑是做产品还是做品牌?人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成本控制和效率则是关键。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 关闭窗口 】 |
全部
访谈对话
专题论述
专题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