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 > 专题论述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其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我们注意到,从2013 年以后国际农产品价格总体趋向于稳定,但仍有波动。 像美国的干旱, 曾经就引起了玉米和大豆市场的急剧波动 , 这种情况时常会发生, 这就涉及到我们企业如何有效管控相应的风险。

一 世界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很难恢复到过去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里有很多因素, 发达国家仍然有泡沫, 像美国现在已经决定取消量化宽松, 用这种方式来防止通货膨胀, 但是收紧货币以后就有可能引起经济增长的减速。 日本则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安倍经济学”中最主要的就是靠日元贬值来刺激国际市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 同时抑制进口,实施以后有了一定的效果, 日元确实贬值了 ,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 贬值幅度将近100.30, 但很明显这样一种政策不会解决日本面临的一些长期性问题, 比如日本的消费市场增长缓慢, 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等等, 这是不可克服的。

欧洲的情况可能更糟糕,我们已经看到非常严重的失业, 非常高的政府债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靠财政政策只能加债,而加债的话, 跟欧元区的规则又是相违背的, 所以是进退两难。 其他地区都有不同的问题,像乌克兰地区爆发战争, 中东也有战争, 包括东亚地区。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希望国际社会合作, 共同努力来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是一个幻想。 虽然各国领导人在一些大的国际场合都有这样的表态,但是真正到采取行动的时候,落实是非常缓慢的。 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可以看到, 大多数国家趋向于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牺牲全球的利益。 有可能会由于某些国家采取特殊的措施造成国际市场的波动,所以这个风险在今后几年应该说是很难避免的,不仅是玉米产业, 其他产业都面临着如何有效的认识风险和管理风险的问题。

二 国内经济形势

从中国的情况看, 国际市场不景气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入市之前, 我们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还不是非常高, 也有口岸措施能够进行有效调控, 但入市之后, 我们受到入市承诺的约束, 国内的很多市场,包括农产品市场扩大了开放, 这就使得政府调控空间受到了限制, 我们有大量的产品要卖到国际市场上, 大量的原料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 , 所以当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中国会受到影响。

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无论在海外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上,其价格竞争力受到影响。 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时,它从多个方面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另外,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但我们今年预期仍然是 7.5%或者 7.4%, 可是全球经济增长, 年初曾经预测是3.7%, 但是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的预测已经下调到3.3%, 中国的 7.5%要比全球增长速度高一倍, 它的含义是什么? 我们当然知道, 经济增长了, 人们的钱包鼓了, 人们肯定是要消费的, 这也包括对农产品的消费, 特别是优质农产品的消费, 特别是肉类、 饲料的消费。 人们的钱包要鼓的话, 首先要解决人们的工资问题, 也就是说收入增长。 所以中国的高经济增长必然意味着劳动工资的增长, 如果劳动工资的增长跟劳动生产力的增长不能形成一个有效协调关系, 那中国劳动力成本将高于价格上升的幅度。

  今年比较重大的变化是贸易的下滑,特别是出口的下滑, 目前出口跟上一年增长相比, 幅度是非常低的, 虽然最近几个月略有好转,但是最近几个月进口明显在下降, 它反映的是什么? 内需不旺, 经济增长乏力, 实际上暴露的是我们宏观经济本身出现的一些非常困扰的问题。 我们的物价下降对老百姓肯定是好事, 但是低价也意味着我们很难对未来的市场给出一个乐观的预期, 我们很多产品指望价格继续上升,很难。 CPI、PPI 在下降, 这些指标都暴露出中国的经济目前处在困境里。

那么它跟我们农产品有什么关系? 我们从全球或者从中国来看, 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 需求必然是要减少, 减少最大的是那些利用农产品加工的非农业产品, 其中典型的就是在过去十多年全球发展起来的生物燃料工业。

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的增长状况可能是不一样的。 发达国家是非常脆弱的, 它的经济增长减缓, 它的消费已经达到了饱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很难预期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会进一步扩容。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要快得多, 那是不是这个市场有吸引力? 我们前面提到,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下滑, 所以这个市场尽管要比发达国家的市场要好一些, 但是前景远远不如过去几年乐观。

从全球市场上看, 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的增长与玉米产业关联是最密切的, 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营养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 当经济增长, 收入提高之后, 它会引起人们更多消费诸如肉类这样一些高营养价值的东西, 肉类消费又会拉动对饲料的消费, 从目前来看, 如果这个市场不太景气, 那也就意味着整个国际市场的玉米产业, 无论是作为工业原料还是饲料原料, 情况都不太乐观。

另一方面从供给来看, 整个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实际上从 2003 年以后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升。 为什么出现这个上升, 里面有很多深层次原因:

  在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 90 年代前期, 关注的是农产品过剩, 那个时候农产品价格是非常低的, 很多国家降低了农产品的关税, 它确实起到了改变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的作用, 这是一个方面, 也正是这样导致发达国家利用农产品价格低的时候开始发展生物能源。 我们也知道包括中国在内, 很多发展中国家如果需要大量进口农产品, 价格高的时候往往会引起一种恐惧。 所以在当时, 很多不同类型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当然这些最终措施的最终结果就是刺激农产品供给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 这就出现供给增长加快, 需求增长减缓, 在达到了一定点之后, 就出现了市场的逆转。
  
 从全球范围看, 我们说不存在任何粮食安全危机, 从本世纪初到现在, 人均全球农产品供给数量增长了 15%以上, 我们说粮食安全状态是改善的, 但是很多国家还是不放心。 很多国家确实存在饥饿人口, 这个原因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分配问题, 而分配问题恰恰跟制度等等因素联系在一块儿。 这些方面如果不改变的话, 仅仅依靠各个国家增加对农业的投资, 来刺激农产品的供给, 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是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饥饿问题的。再说到贸易, 这也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领域。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开放实际上是鼓励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去实行农业的专业化生产。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我们看到很多拉美国家扩大了开垦耕地, 扩大了玉米、大豆这些农产品的生产, 那扩大多了, 他就要找市场;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国家也扩大了市场开放, 这样就既有增加供给的, 也有增加需求的, 使得贸易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 在参加全球多边贸易的同时, 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 这期间也达成了很多协议, 比如说我们和澳大利亚的协议,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措施, 这些自贸区对扩大双边贸易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 它也会导致贸易转向, 比如我们本来可以卖到日本的产品, 如果日本跟美国达成协议了, 那么很明显, 日本可能从美国进口更好一些, 这就是所谓的贸易转向。 做商人是务实的, 谁的产品便宜就从哪儿买。 自贸区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它使得双边的贸易, 如果都是伙伴, 那么就要比跟非伙伴的贸易更具有价格优势。

三 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从全球的农产品贸易统计, 我们可以看到,原料型的农产品贸易增长, 但是增长比较缓慢,包括数量的增长和价格的增长。 增长最快的是加工食品,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以高价格的产品为主。 但也有一些例外, 像巴西,有很多研究认为正是由于中国对原料的需求使巴西的农业发展出现了一个畸形的模式, 走向了生产初级原料为主的这样一种发展模式。

农业方面的跨国公司也很多, 中国也有一些公司逐步向这些方面在发展, 像中粮。 根据国际机构的研究报告, 目前全球贸易有 30%实际上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也就说目前这个全球贸易, 从统计上看是中国跟日本, 国家与国家的贸易, 那是个假象, 实际上是企业在做贸易。 很多时候跨国公司, 在美国有它的总部, 在其他国家有它的生产基地, 两者之间的这种贸易, 形式上是国与国的贸易, 实际上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它要根据全球的市场, 全球的资源来选择生产到底放在哪儿? 加工放在哪儿? 贸易放在哪儿? 在它最有优势的地方来保证控制。 所以国际贸易竞争最根本的是靠我们企业制定自己的全球竞争战略, 中国的企业有待于进一步走出国门, 建立自己的全球生产、消费供应链, 在这方面可以说中国仍然处在弱势。

  从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些资料来看, 不管是农产品、食物还是谷物, 上升的趋势都是比较明显的, 较大的一次下滑是发生在 2008 年后半年到2009 年期间, 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资本从农产品市场上的外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农产品价格上升对玉米生产应该说是有利的, 但对加工来讲可能存在一个成本问题, 它之所以这样上升, 肯定不仅仅是原料上升, 必然意味着是最终产品价格的上升, 所以整体上应该说是有利于玉米产业的变化。 在前几年价格暴涨之后, 我们国内, 包括学术界和政府领导人,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来增加自己的农产品供给, 特别是粮食的供给。 因为担心粮价暴涨会导致中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 我们可能要花太多的外汇, 当然也涉及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会不会受到影响? 就是国际上我们对其他国家的冲击问题。 像这样一些问题在暴涨的情况下提出来有它的道理, 但这个暴涨是不是一个长期趋势? 如果我们从60 年代到本世纪初把它放在一个长的序列来看, 除了 1973 年的全球石油危机引起暴涨之外, 整体上看农产品的实际价格是下跌的, 有很多研究认为这个下跌是由于农业的技术进步要快于非农业, 这个好像跟我们很多感觉是不大一样的, 农业想实现技术进步应该说是很难的。 我们可以看到, 像发达国家, 典型的像美国, 除了直接把新技术应用于农业之外, 还涉及
到另一个方面, 大量的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退出, 农业经济规模在增大, 农业的供应链在逐渐健全, 这也就使得农业劳动生产力出现了非常快的提高。

在本世纪初, 出现了农产品价格的暴涨, 当时引起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特别关注。 像这个转折它是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现象? 我们刚才提到的几个因素, 多边贸易谈判、开放市场。 没有提到的一个因素是过去价格低的时候, 农民不愿意生产, 科研机构不愿意投资, 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的速度。

  生物能源的发展, 在全球对供需平衡影响是非常大的, 从最近几年看的话, 整个玉米市场上大概有1.5亿吨玉米用于生产生物乙醇。 整个世界的供给量里面突然增加了一亿多吨,那么它对国际市场就是一个非常强的拉动作用。 金融投机不会改变大的趋势, 但是确实影响到短期的波动模式,2008年、2011 年我们都观察到投机造成的影响。至于生物能源, 对发达国家而言, 例如美国,发展这样一个行业是要保证本国的能源安全, 因为中东地区战乱不断, 进口石油可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靠自己的土地生产能源, 当然是好事。另一个理由,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是公开的, 但是背后我们可以看到, 90 年代后期恰好是全球农产品价格非常低的时期, 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 美国大力发展生物能源, 巴西利用甘蔗发展生物能源, 欧洲利用油菜籽发展生物能源, 这样就把很多农产品原料转到能源生产上, 而这个生物能源的需求跟全球能源价格是连到一块儿的, 能源价格越高, 发展生物能源在经济上越合算, 它的发展速度也就越快。 所以可以看到, 能源价格这条红线上升, 生物能源的产量也上升, 增长最快的是北美和南美, 因为它有大量的过剩农产品原料。 它带来的另一个变化, 就是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形成密切的联系, 从1987 年到 1999 年, 主要农产品跟能源价格的关系, 两者之间不是同步上升, 但是进入本世纪以后, 这个相关系数都是在0.8 以上, 像豆油 0.9, 也就说能源价格上升, 农产品价格上升,这就是刚才提到由于生物能源发展产生了这样一个外生的、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因素。
  
  从规则上看, 可以看到乌拉圭谈判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限制出口补贴, 这使得农产品价格上升, 政府的财政补贴也就更容易控在这样一个比较小的范围。

根据一些国际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包括 FAO, 每年都有一些对未来市场的总期预测。 可以看到, 如果我们相信这种预测,未来农产品的价格, 特别是食品的价格不会持续处于高位。 我们现在很多政策, 很多对市场未来预期是建立在价格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的。 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下跌, 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 靠什么来阻断国际价格对国内市场价格的传递, 这里没有提到另一个问题——人民币的汇率、美元价格下降, 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这个困难会变得更为突出。 这种情况同样也适用于玉米这样一些典型的产品, 它的下降幅度要比小麦和大豆稍微缓和一些, 使得玉米行业面临的外

部市场环境相对要好一些。

生物能源, 由于它是对国际市场价格走势造成严重扭曲的因素,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 很多国家指责美国的能源政策, 美国对此也作出了一些反应, 根据新的《能源法》, 生物能源的规模目前已经基本上是到底了, 不会有进一步的新需求。 另一方面, 针对期货市场扰乱农产品的期货价格这种情况, 美国政府也实行了一些对投机资金入市的限制性政策。 从 2008 年以后可以观察到这个价格的波动要比前几年更小一些, 同样针对这个问题, 国际社会采取的另一项措施就是完善价格信息体系, 这个是在FAO 下面建立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体系, 中国是参与方之一, 但是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得并不积极,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些粮食的统计资料。 那我们跟发达国家竞争, 我们受人家摆布, 话语权在人家那儿, 原因是什么? 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企业也好, 咨询公司也好, 甚至包括政府, 经常是看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来作出我们的分析, 有的时候就是对美国农业部的分析翻译一下, 在这种情况下, 肯定是容易被美国忽悠的, 尽管它不是专门忽悠中国, 但是我们自己缺乏判断能力。

四 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途径

  对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 既面临着外部市场需求萎缩, 也面临着对外走出去的任务。 现在国际上有一套新的规则来限制企业的行为, 所谓负责任的海外投资。 你可以出去, 但是出去要按照一套规范, 也就说要保持透明, 要实现和投资地的社会共赢。 我们过去很多做法在外面受到批评, 所谓的“新殖民主义”, 其中的一个很大原因,对私营企业来说是行为不规范, 靠贿赂拿到土地, 把当地的农民赶走, 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得人心的。 我们也涉及到有国营背景的企业出去, 人们总是担心中国政府拿钱来资助这些企业, 来掠夺投资地的资源。 一旦中国有了粮食安全问题,那别的国家也会有。 当你缺粮的时候, 别的国家也有可能也缺粮。 所以有很多对开发市场的认识问题, 这些市场发达国家早就开发了, 他们过去也有很多不规范的做法, 但是他在改, 他在制定新的国际规则。 而我们现在走出去的时候, 如果遵守这条规则, 我们的市场空间受到限制, 如果突破这条规则, 那么我们在国际上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这就是我们的发展困境。
  
  一些多边、双边或者区域性的贸易协定, 实际上是有一定排外倾向的, 比较典型的是所谓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定”, 这是美国主导的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试图把中国排出在外, 这些因素对我们今后的市场仍然会产生影响。 至于中国自身, 尽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但是需求仍然会受到拉动, 可是我们的供给, 受水资源、耕地资源的影响, 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些隐患。 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农业科技发展的环境, 包括知识产权保护, 包括科研机构如何从科技推广活动中有效盈利等等, 像现在的大学、科研机构都爆出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也就是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环境还有待与进一步改善。 我们入市做出了承诺, 这是一个有约束力的, 我们没法退回来。 像玉米, 很典型的, 我们只有配额 760 万吨,配额外的关税65%, 这是我们的空间, 我们可以用转基因在一段时间内限制进口, 但是持续做它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在这种状况下, 能不能靠国家的支持来发展单一的行业? 比较典型的像我们这个临储, 其实这个问题在玉米市场上有所暴露, 问题更大的不在这儿, 我们的糖市场有这样的问题, 油菜市场有这样的问题, 大豆市场也有这样的问题, 更严重的是棉花, 全球60%以上的棉花是在中国生产, 价格高得离谱, 我们是用自己的钱补的谁? 不是中国的消费者, 是美国的棉农, 我们把国际市场价格抬高了, 我们自己的棉花, 自己把的农产品收购了,放到库里头, 只要有机会, 商业企业是从外面进口的, 像这种, 作为一个短期的失衡, 它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这种局面持续若干年, 我们看到, 这就是美国、欧洲国家80年代所犯的错误,他当时的保护政策就是把价格抬得过高了, 以至于库存成为非常严重的负担, 他不得不靠后面的贸易谈判来找到他的市场销路, 以及像生物能源早期的增长点。从实践也可以看到限制玉米进口, 那么玉米替代品的产品就会大量进口, 如果原料价格很高, 我不相信我们中国的加工企业会持续采用高价格的深加工产品去生产肉, 我们现在有更方便的途径, 可以直接从国际市场上进口肉, 只要你有这个需求,我相信很多发达国家早就盯着中国的这个市场上。 大家知道有很多受到限制, 但是美国、欧洲西方国家早已经对中国的肉类市场经过深入的研究, 只要中国政府放开政策。 如果这个口子开了以后, 那我们这个玉米市场到底该怎么发展? 我们的饲料行业、 玉米深加工行业会不会受到冲击? 这是需要考虑的。 所以这里有一些是属于短期的决策, 在眼下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该怎么做,有些涉及到对长期发展的一些认识。

 应该说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不会大幅度下降, 我们的人口基本上区域稳定, 大部分居民营养水平也达到了这个程度。 所以从需求角度来讲, 以后主要是一个质的问题, 而不是一个量的问题。 但是我们的供给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除了农业的耕地资源、水资源这样一些要素数量减少之外, 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劳动力成本上升。 我们没有任何措施来限制劳动工资的上升, 在美国他可以这么做, 当然在中国这实际上是我们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发展目标。我们也可以看到, 即使发达国家这样做了, 它的效果仍然存在疑问, 像日本、韩国结构调整比我们起步得早, 但是日本的农场平均规模不到两公顷, 韩国的平均规模不到一公顷, 所以它的规模没有上去, 就那么点农民都没有解决它的出路问
题, 中国现在不算多, 三亿, 即便走出 2/3, 还有一亿多, 规模也不会提高到什么程度。 在日本、韩国靠补贴, 农场存活下来了, 但是农民超过一半以上是在65 岁以上, 这里头就有一个下一代农民到底在哪儿? 同样的问题在中国也存在, 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很少有 45 岁以下的劳动力。 在很大程度上, 我们是在走日本、韩国的路, 但是这条路明显是走不通的, 所以我们要思考长期到底怎么办? 靠政府政策支持, 我们的入市承诺本身是一个限制。 PSE(生产支持估计值)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衡量农业生产者补贴水平的侧重指标,实际上农民的收入有多大比例是靠政府政策引起的收入转移支付, 像日本、韩国占了 60%,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跟日本、韩国比, 低得多, 但我们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 接近了欧盟, 我们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 其他国家都在下降, 中国是上升的,这个趋势如果要持续, 必须出现中国主导全球规则的这样一个局面, 事实上这也是做不到的, 也就是中国的贸易政策改革方向跟其他国家完全是相悖的。

根据中国和美国农业部的调查, 农产品成本的直接费用非常类似, 尽管中国可能有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不低, 差别比较大的一个是土地, 最大的是什么? 是劳动成本, 这是中国的玉米产业以及所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今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 如果你不能够控制劳动成本的话, 这个产品从成本上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 类似的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 中国的成本调查, 物质费用有所上升, 但是幅度比较低, 上升比较大的是土地和劳动,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土地费用, 想搞规模经济, 那就要租地, 但是租地就面临一个难题,租地的成本在逐步上升。 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因素, 把中国的成本跟国际市场的价格比一下, 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利润, 我们所有的利润只能来自于补贴, 跟这个形成对比的是美国, 它的物质成本虽然有一些波动, 但是没有一个特别强的上升趋势, 劳动成本始终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这也就使得美国的玉米卖到国际市场上的时候,能够得到很高的利润。

  五 结语

  总体看, 今年以及今后若干年整个世界经济仍然处于一个低迷状态, 非常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 经济持续发展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革,而在这方面限于国家利益的冲突, 步骤是非常慢的, 导致企业、政府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包括国际市场以及汇率的急剧波动等等。作为农业企业也需要关注这样一些宏观经济因素将如何影响到农产品市场, 特别是如何影响玉米产业。 从中国政府来讲, 粮食安全始终是制定政策的一个很重要的考虑。 目前看, 临储政策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国家正在推行目标价格政策, 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政策方案、设计仍然是非常不完备的, 今年在大豆、棉花上进行了设置,后面很有可能再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市场上。
  需要强调的是, 对中国玉米产业影响最大的, 一个是国际竞争压力可能下行; 另一个就是国内的劳动成本上升、价格上升, 这样一个交叉曲线, 影响到未来的市场和政策选择。 在这方面, 企业也有责任向政府提出建议, 看看我们在玉米以及其他的农产品上, 国家的政策究竟该如何进行改革和完善。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服务内容 | 广告规格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联系电话:13910411339    邮箱:1708193630@qq.com
www.food-sources.com    食品资源 Food Sources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5-2024
技术支持:上海纯点网络 沪ICP备170543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