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一份《低温奶趋势白皮书》分析研究了当下行业趋势和用户消费习惯,认为低温奶拥有品质冷链、极速新鲜、低温进口和健康享乐四大趋势。在国内冷链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国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双重作用下,低温奶未来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看到低温奶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乳品冷链物流还存在些许不足需要加以改善。
进口低温奶存在难关
目前国内各地冷链建设如火如荼,海南省加快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保障食品流通安全;广西防城港开通至渝冷链集装箱专列;福建建成冷链班列挺进大西南……各类冷链建设新闻层出。但对于我国消费者而言,国外奶业崇拜仍然存在,消费者普遍认为德国、新西兰、荷兰等地的奶品质量上佳,有购买这些地方的低温奶需求。
目前我国进口的乳品多以常温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漫长的国际物流决定的。国人追求低温奶主要看到其短保、新鲜特点,考虑到奶品作为日常消耗品,定价提升空间有限,高速的运输设备选择空间小。因此如今进口国外低温鲜奶,会面临入不敷出、临近保质期被众人不喜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唯有加强国家间的联系,共同推动建设完善国际化冷链运输系统,期待未来进口低温奶的出现。
冷链不断链还有难点
搜索新闻不难发现,一些低温奶送达消费者手中会出现结成豆腐块、有酸味等变质现象。低温奶品变质一般有两大原因,一种是奶品生产过程不合格,另一种是冷链运输过程中出现断链现象。据前不久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奶业大会发布数据:我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冷链断链存在的可能性更大。
据笔者分析,冷链断链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冷链设施不到位,最明显的是在“最后一公里”即物流公司送至消费者手中的这段路程。我们知道乳品生产企业会配备专业冷库、运输过程中有冷藏车等设备,但送至消费者手中时候通常使用电瓶车、三轮车这类运输工具,没有相关冷链物流设施的搭载,只有干冰包这类产品保护低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断链可能性;二是冷链设施故障修复不及时,冷链设施设备出现故障如果没能及时发现极易造成冷链物流的断链,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快智能化冷链设备的建设。智能化设备通过对自身设备状态的自主监控,能够及时提示设备异常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产生的断链现象。
冷链物流监管需升级
冷链物流是需要多方配合、协作完成的一项作业。在这种多方参与的冷链环境下,对整个流程进行监控把关极为必要。早先,有企业接到投诉说冷链食品疑似二次冰冻现象,该企业仔细排查后发现是冷藏车司机为了节省油费,在部分路段关闭了制冷设备。这一事例让不少人看到冷链物流监管的必要性。
对运输状态进行监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整个流程进行监管,像国内某乳品巨头就为低温酸奶配备了GPS全球定位技术,可以通过TMS运输管理系统实时远程监控冷藏厢内温度的变化以及行驶轨迹,确保所有冷藏车顺利完成酸奶运达任务;另一种是在冷链物品包装上安装感应设置,国外有人在包装上配备传感器,将食品探测到的温度实时上传到云端,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看到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使得冷链物流温度变化与最终追责都得到极好的解决。
低温奶作为迎合当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一种乳品,需要全程低温运输,这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还需要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三大问题才能让蓝海真正显露。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